這是一部能在一般大眾心中引起漣漪的小品,簡單的劇情、出神的視覺畫面,搭配觸動人心的配樂,足以成為一次很享受、很放鬆的觀影體驗。
片名: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白日夢冒險王
導演:Ben Stiller 班史提勒 (開麥拉驚魂)
編劇:Steve Conrad
演員:Ben Stiller 班史提勒、Kristen Wiig 克麗絲塔薇格、Shirley MacLaine 莎莉麥克琳、Adam Scott 亞當史考特、Sean Penn 西恩潘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正如先前我查到的資料一樣,這部電影似乎在東方引起很大的共鳴,專業影評和一般大眾的意見也不太一樣。
在觀賞之後,我想我找到了答案,箇中的原因,筆者會在文中仔細說明。
先談談導演-班史提勒。
這是一部由班史提勒自導自演的作品,以演出喜劇電影為人所知的班史提勒,曾經唸過UCLA的電影系,雖然九個月後便輟學,選擇改當一位演員。
這其實並不是他第一次嘗試擔任導演。
他早期曾經執導過『四個畢業生』和最近的『開麥拉驚魂』,都是包裝成喜劇、品質不錯的作品。
這一次的『白日夢冒險王』也是,甚至我認為這是他最『成熟』的作品。
不管是運鏡或是取景,都帶有一種靜謐的美感、一種平靜的和諧。
那山嵐、大海、自然場景令人悠然神往。
情節安排也讓人感到舒服、輕鬆。
班史提勒飾演在生活雜誌(LIFE)擔任底片處理的工作人員華特米堤,長期苦悶的生活,導致他常常作起了白日夢。
『故事講什麼?』
主軸意外地簡單。
講述一位生活苦悶的上班族找回生活的意義。
華特任職的公司(LIFE)再被接受併購後,決定在下一期發行最後一期雜誌,將內容線上化。
並且選用攝影師尚恩歐康諾的照片當作封面,也就是一捲寄到公司編號第25的底片。
然而,華特卻發現底片遺失了...。
LIFE雜誌的確存在,可追溯自1883年的幽默週刊,在1920年代美國有極大的影響力,但是仍於2007年宣佈停刊,這張雜誌封面被電影引用,換上了班史提勒自己。
對於一位平日總是沉浸在幻想、偷偷暗戀同事卻不敢約她、從未真正去過什麼地方的華特來說,他做了一個決定。
他決定鼓起勇氣尋找攝影師尚恩歐康諾,在期限之內找回那張底片。
故事在此處有了一條主線和兩條支線。
主線便是華特的冒險,他暫時拋下工作,到了格陵蘭、冰島和阿富汗去尋找尚恩歐康諾。
而他面對同事雪柔的情感和對於自己母親和過去爸爸的回憶則是另外兩條支線,故事最後會交織在一起,卻不會因此顯得不合理。
克莉絲塔薇格飾演華特的同事雪柔,在關鍵的時候鼓舞了他踏出冒險的第一步。
故事迷人之處?
除了美麗的景緻,最迷人的想必是主角的成長和轉變。
一位平凡的上班族,居然能買了機票就前往格陵蘭、縱身跳入海底、前往阿富汗等等...。
我們多處在自己的舒適圈,總是羨慕自己能有更冒險、更精彩的生活。
然而,唯有親身去實踐、離開舒適圈,才有可能到完成冒險。
攝影師尚恩歐康諾由演技派的西恩潘飾演,行蹤總是成謎,也讓人難以追蹤他的下落。
「開拓視野,看見世界,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這句話是電影中,生活雜誌的座右銘。
對於一位在生活雜誌工作16年、沒有去過什麼值得一提的地方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諷刺,也是最激勵人心的話語。
在東方社會中,這部電影之所以會引起這樣大的共鳴,我想就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華特米堤。
渴望自己能有一番事業,但是礙於現實,我們總是只能靠著幻想。
『要是我能去歐洲該有多好?』
『要是我中了樂透就能去了。』
『要是我有機會約那個女生就好了。』
然而,這部電影卻希望我們能夠傾聽自己的內心、用心生活。
『想要實現,就踏出第一步吧!』
華特最後找到了尚恩歐康諾,但是底片的事情請各位自己去找答案了,此處的安排相當有趣,那是一張很美麗的照片,絕對足以當作最後一期的雜誌封面。
『有時候我不拍照,我喜歡沈浸其中。』尚恩歐康諾在看到了喜馬拉雅山的雪豹時,這樣告訴華特。
這讓我想起一位朋友所說的話。
『如果我專心在拍照,我就不能享受在其中,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用眼睛看。』
這也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另外一個涵意。
關於結局,我不願透漏太多,我很喜歡這樣的收尾,非常平實、卻又激勵人心。
有注意到右方的海報嗎?這可是電影公司的巧思喔。
總結來說,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
透過角色、劇情、配樂和場景,來表達每個人對於冒險的渴望。
不得不提這部片的運鏡非常樸實而美麗,把格陵蘭和冰島的美景描繪得很如詩如畫,搭配如此振奮人心的配樂,絕對能喚醒你心中的感動。
在兩小時的電影中,筆者感受不到一絲的壓力,反而很享受當中的輕鬆氛圍。
劇情雖然稱不上精妙,但是它跳脫了平常喜劇的架構,沒有超越現實的荒誕,沒有刻意的說教。
別小看這部電影在你心中的影響,說不定總有一天當你走在杳無人跡的山嵐當中,耳邊響起正好就是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呢。
白日夢冒險王改編自同名小說,曾經在1947年被改編成電影一次,所以這次班史提勒的版本是第二次改編。
那張尚恩歐康諾對於華特的呼喚,原始出處是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Marcus Bleasdale,拍攝地點在剛果。
這是真實世界中,LIFE雜誌最後一期的紙本封面,沒有電影來的戲劇性對吧。
片中有許多喬段都是出自於華特的幻想,但是隨著冒險展開,他的幻想也越來越少。
生活的意義就是冒險,用心去感受每一分每一秒。
最後附上幾張劇照。
最後附上幾段原聲帶
José González "Step Out"
Dirty Paws "Of Monsters And Men"
David Bowie Space Oddity
最後附上預告